激光视觉RTK

在我们之前的博客中,我们探讨了RTK GNSS接收机的整体结构,并提到主板是核心组件之一。主板本身集成了多种元素,例如GNSS模块、系统平台、功能模块和通信系统。在本篇博客中,我们将重点介绍主板内置的通信系统。该系列的后续文章将讨论其他部分。
现代RTK接收机的设计旨在服务于不同的野外应用场景——从测绘到农业再到建筑行业。为了适配多样化的工作环境,这些接收机可能配备不同的通信选项。虽然并非每款型号都包含以下提及的所有类型,但本篇博客总结了各类GNSS接收机中最常用的通信接口。
4G模块使RTK接收机能够通过互联网连接到CORS(连续运行参考站)服务器。这实现了实时改正数据的上传或接收,在广域覆盖和移动测绘中尤为实用。
应用场景:内置4G/GSM更常用于内部GSM基准站模式。
Wi-Fi连接功能支持接收机与外部设备(如手机、电脑或控制器)之间进行无线数据传输和配置。大多数RTK接收机的内置网页可通过Wi-Fi访问。
对于配备摄像头的RTK接收机而言,由于图像/视频数据量较大,Wi-Fi会被用于这类数据的传输。
应用场景:设备配置、固件升级、静态数据下载、增强现实(AR)图像传输。
超高频(UHF)通信是基准站与流动站之间进行RTK数据传输的最传统方式之一。基于兼容性,它支持多种不同协议:
透明传输(Transparent): 原始数据直通
TrimTalk,Satel 等 : 多种标准协议和专有协议保障跨品牌兼容性
LoRa:一种低功耗、远距离无线通信协议,在 GNSS 应用中也被广泛使用
应用场景:RTK改正数据传输(在内部无线电模式下,传输距离通常为2–15公里,具体会因环境不同而有所差异),非常适合无4G信号的偏远地区。
蓝牙支持GNSS接收机与外部智能设备(控制器、智能手机等)之间进行近距离无线通信。大多数接收机支持:
蓝牙 2.0(用于传统蓝牙)
低功耗蓝牙(BLE)—— 具有更高的效率和节能特性
与蓝牙4.0的向后兼容性确保了其对更多设备的支持。
应用场景:与数据采集器、控制器或移动应用程序建立无线连接。
串行通信对于基于硬件的数据交换和外部系统集成而言至关重要:
RS232: 通常用于连接外部无线电或进行计算机配置。
RS485: 用于与气象传感器等设备,或气体分析仪、分割机等外部模块进行稳定通信。
CAN*(针对GNSS传感器): 适用于汽车或农业设备,这类场景需要快速且可靠的数据交换。
应用场景:与外部设备进行系统集成。
USB接口支持数据导入/导出、固件升级、充电,或基于电脑的配置操作。它还能实现与计算机或野外控制器的即插即用连接,使用便捷。
应用场景:野外数据传输、接收机配置、充电或固件更新。
不同国家和地区对 GNSS 接收机中使用的通信系统制定了不同的认证要求,以确保其安全合规运行。常见的认证包括 CE、FCC、KC、NTBC 和 NCC,这些认证代表着通信模块在不同市场的准入许可。
通过提供丰富多样的通信接口,现代 RTK GNSS 接收机能够适应各种工作流程和野外场景。根据接收机型号及预期用途选择合适的通信配置,对于在实际应用中最大限度发挥设备性能和保障可靠性至关重要。